運滿滿與貨車幫聯合宣布戰略合并成立滿幫集團,經過小半年的時間,“新生”的滿幫也宣布完成了第一輪融資,也是雙方暨合體后的又一次行業大事件。
我國公路運輸空駛率高,運輸主體偏中小規模,所以才有了“車貨匹配”模式,隨著資本與資源的角逐,運滿滿與貨車幫逐步名列前茅,兩只獨角獸企業也由“對峙”轉向“合作”,這無疑將成為行業第一,但這并不是終結,而是一個開始,畢竟這個幾千億幾萬億的市場還有待挖掘。
合并之后,兩家保持了各自的成果,取運滿滿的“滿”和貨車幫的“幫”,雙方品牌繼續獨立運作,業務上進行優勢互補的戰略整合,將原有的優勢繼續發揮,將油品、ETC、車貨匹配等做的更深,原有的信息平臺也在逐步嘗試會員制收費等,商標撤三申請,同時也在關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
雙方的合并贏得了雙贏的局面,不僅更一步擴大了公司的格局,其品牌的知名度也是進一步提升,合并以后雙方對于品牌的維護,更需要重視加強。現在,宗師貓便來分析一下兩家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
宗師貓網從商標局官網了解到,目前貨車幫一共提交了151個商標申請,一共是二十多個品牌。注冊類別主要集中與互聯網和物流類別。根據查詢結果來看,貨車幫有52個新申請待審查中。17個成功注冊。而駁回的類別高達81個。從申請的品牌來看,貨車幫雖然注冊了多個品牌,但是實際申請成功的比較少。駁回的品牌集中于“停車場白條”、“停車白條”、“油卡白條”、“ETC白條”、“物流白條”、“穩賺保”、“輪胎白條”、“保險白條”、“商城白條”、“運費白條”等等諸如此類的商標注冊,結果是被全被駁回的,揣測其原因,很大可能是商標缺乏顯著性。
因此企業家在進行商標注冊時候,還是一定要評估商標的顯著性問題,盡量的請專業人士進行評估或者查詢。可以有效的避免駁回風險和損失。
另外,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最主要的品牌“貨車幫”、“幫貨車”只申請了39類、37類、33類等六個類別。這對于一個大型的行業數一數二的企業來講,是在是不夠。這一點上倒是可以和合作方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學習一下,進行全類別的注冊。
一共申請了446個商標,其中新申請等待實質審查的有350個,申請成功的90個。其中企業主要的logo標識和“運滿滿”系列商標都是進行了全類別的保護。可以說是非常完善了,其對于知識產權的理解與保護,具有大企業的先見與風范,是值得很多企業去學習與思考的。
除此之外,宗師貓網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貨運幫于2017年12月11日申請注冊了16個“滿幫”商標,而運滿滿于2017年12月15日申請了全品類的“滿幫”商標。前后相差不過數日。依照我國現行的法律申請在先原則的規定,運滿滿的“滿幫”商標,勢必有16個類別被駁回了。是雙方企業內部溝通沒到位或是其他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商標申請,自然是越早越好。貨車幫在其他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做的相對很到位。將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經營模式都進行了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的保護。
運滿滿方面,就有需要加強的地方。運滿滿企業系統有電腦端,客戶端,擁有龐大的用戶和自住研發的智能調度模式,生態物流循環,這一系列的經營或者研發成果,都屬于企業在行業競爭中有力的核心技術。應該是通過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的方式加以保護。
滿幫集團的新一輪融資將持續為滿幫集團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持續幫助其提升用戶體驗和拓展新業務和新市場。展望未來,滿幫將進一步探索新能源、無人駕駛、國際化等領域,持續進行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
競爭對手的“相愛相殺”,到走向“結為一體”是互聯網合并浪潮的大勢所趨。
希望在滿幫集團的總體運營下,兩家企業也能持續的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達成一致,無論是商標權的主體歸屬,還是研發成果的歸屬,都需要歸納于法律的保護。商標變更,這樣才能真正的助力于承擔著引領傳統物流產業轉型升級,重塑物流業態的責任與使命,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融入甚至是承擔公共服務,成為助力所有物流人共同實現中國夢最鮮活的市場經濟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