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計劃的推進,大量中國企業將走出國門,拓展海外版圖。我們的使命是幫助這些企業實現跨境發展,引進外資企業來華投資。”8月6日,卓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對包括《國際金融報》在內的媒體表示。
據了解,卓佳集團日前完成了對瑞豐德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瑞豐德永”)的戰略收購。前者是一家總部位于香港的專業服務公司,主要為企業提供綜合商務、人力資源及薪資管理、企業信托和債務托管等服務。瑞豐德永是一家綜合企業和商業服務提供商,協助中國內地企業開展國際商務活動。
根據《世界投資報告》,2019年亞洲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量為5120億美元,其中mainland China 1390億美元,香港1157億美元,中國占亞洲市場49%。
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中國將繼續保持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對外貿易和投資市場之一的領先地位。“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為企業在亞洲實現長期結構性增長鋪平了道路。
楊告訴記者,在國家戰略規劃的推動下,更多企業將走出國門,實現跨境交易和業務拓展。
“但企業走出去,首先面臨的是法律體系和中國不同的問題,在具體的組織架構和監管責任上,會與國內環境不同。”楊斌說。
據悉,卓佳集團先后收購了麥迪遜太平洋集團和Alphalink。其中,麥迪遜太平洋是一家專注于企業信托和代理服務的供應商;Alphalink是一家多元化的企業服務提供商,主要為中國企業處理全球海外業務和投資。
資深工業經濟觀察人士丁道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企業在規模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進行大量的并購和兼并,從而豐富自己的業務板塊,最終形成戰略協同效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收購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收購標的價值的真實性。目前有太多財務包裝很好的公司,但實際經營失敗。作為收購方,要做好盡職調查等行業分析,才能規避隱藏的開發風險。”
丁道師還認為,無論企業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必須克服文化習慣、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困難。企業只有在各個層面真正做到“本土化”,才能實現穩健經營和發展。
(國際金融報記者 汪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