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全力打造企業信用信息公開“全國網絡”
“查了這家公司的處罰信息,我才敢在這里給寶寶買奶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居民張萍萍告訴記者,過去她網購只看評價。"有的商家會刷榜,評價可能有水."最近,她了解到可以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查詢企業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查看企業購買重要商品是否“干凈”。
“把鼠標放在網店的名稱上,下拉菜單里就會看到營業執照的鏈接。點擊輸入驗證碼,即可查到該網店經營者的營業執照信息,包括企業名稱、注冊號等。然后打開‘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輸入公司名稱,找到公司的所有信息。”張萍萍熟練地操作電腦。“你看,這家奶粉旗艦店的經營者是2011年注冊的‘上海電商有限公司’。如果這幾年采樣有問題,可以看看處罰信息。”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于去年12月建成,是全國統一的企業信息公示大數據平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先后與數十個部門會簽《政府部門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公示工作實施方案》,全力打造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網絡”。
“我們不斷加強社會各方查詢企業信息的便利性。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時收集企業各方面的信用信息,以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為索引,以企業的名義進行記錄,方便公眾查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信貸監督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今年9月底,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1213.5萬條即時信息。涉企信息歸集共享工作加快推進,目前已歸集信息6.29億條,累計查詢量183.5億人次,今年以來日均查詢量483.5萬人次。
今年全面開展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即隨機選擇檢查對象,隨機選擇檢查人員,隨機檢查企業是否存在問題,及時向社會公開問題。監管離不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各地通過該平臺建立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實現隨機搖號、抽查計劃公示、檢查結果公示等功能。
據報道,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科學運用企業登記備案、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用情況,結合投訴舉報、轉辦交辦、大數據分析、輿情監測等信息,及時發現企業違法違規線索,向社會公示。
“今年,我們在截止日期前一周提交了年度報告。去年,該公司因未能按時提交年度報告而被列入異常名單,幾乎損失了數千萬份訂單。”南京某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被列入業務例外名單后,無法進入國家電網承包商管理系統,無法獲得電力業務訂單。后來公司通過提交材料和申請移除例外清單挽救了業務,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
截至9月底,借助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聯合懲戒得以有效落實。,有513.6萬家企業被列入非正常經營企業名單,43.6萬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違規企業名單。這些“黑名單”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共享后,不值得信賴的企業在行政審批、資質認定、融資授信、招投標和業務合作等方面受到限制。
未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梳理各部門聯合懲戒措施清單,健全聯合懲戒的發起、實施與反饋機制,將“黑名單”信息嵌入各部門業務系統中,推動形成失信企業名單公示、市場準入限制、任職資格限制、實施信用監管、反饋懲戒信息的完整閉環,有效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
今年以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深化了與法院、檢察院、稅務、質監、安監、海關等部門的信息共享。積極推動協同監管,信用約束的影響和范圍進一步擴大。依托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整合政府信息系統,構建統一的協同監管平臺,不僅有利于政府部門提高行政效率,而且促進政府管理和行政執法的公開、透明、公平和誠信,真正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來源|人民日報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中小企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