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主要區別(上)
這篇文章是關于:1861字閱讀需要:5分鐘
一、概述
1.《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準則解釋以及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意見.
2006年出臺38項標準,2014年7月1日實施5項修訂標準,新增3項標準。政策演變詳情,請參閱:企業會計準則的演變。
2.《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實施,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發〔2011〕300號)規定的小企業標準的企業。
除外:有三種類型的小企業
(一)股票或債券在市場公開交易的小企業。
(二)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
(3)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小企業會計準則未作規范的,參照企業會計準則。已實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不得轉為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二、計量屬性
企業會計準則計量屬性:應以歷史成本計量,并以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金和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準則允許企業計提減值準備,但非流動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
小企業會計準則計量屬性:按成本計量,不含資產減值準備,實際資產損失的確定參照稅法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標準。簡化現金流量表,稅務調整說明。
三、資產減值準備
1、小企業會計準則
小企業的資產應當按照成本計量,不包括資產減值準備。
應收及預付款項的壞賬損失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營業外支出,應收及預付款項同時沖減。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應收賬款。
2、企業會計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允許企業計提減值準備,但非流動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允許沖銷。
其中有直接核銷法和備抵法兩種方法。根據直接核銷法,貸記減值損失被借記,應收賬款被貸記。
四、壞賬損失
1、小企業會計準則
直接轉售法(發生壞賬和記錄損失時)
借款:營業外支出
貸方:應收賬款
壞賬損失處理后收回的確認應收賬款,借記銀行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賬戶。
2、企業會計準則
先將壞賬預計為損益,同時建立壞賬準備:
借款:信用減值損失
貸款:壞賬準備
假設到明年年底5萬還沒交
借款:壞賬準備
非商業支出
貸方:應收賬款
五、存貨
(一)消耗性生物資產,小企業會計準則列為存貨,大企業會計準則列為生物資產類別。
(二)出租或出借周轉材料,小企業會計準則不需要結轉其成本,但應登記備查。包裝材料租金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一般準則下的其他業務收入);企業會計準則仍應進行相應的財務處理。
投資者按照評估價格進行小尺度投資,按照雙方約定的價值進行大尺度投資。發出存貨的計價標準相同,取消后進先出法。
(3)期末估值不同。小標準是歷史成本計量,取消存貨跌價準備,大標準遵循成本和市場價格中的較低者。
(4)庫存盈余和短缺
1.企業會計準則
庫存剩余:
批準前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等。
貸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出
經批準
借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出
貸款:管理費用
庫存損失:
如因計量收發錯誤和管理不善造成庫存短缺,應先扣除剩余材料的價值、可追償的保險賠償金和過失賠償,凈損失應計入存貨成本
(2)因自然災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貨損壞,應先扣除處置收入(如殘值)、可追償的保險賠償金、過失賠償金,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庫存短缺或損壞,以及不能按規定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應當轉出。
借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出
信用:原材料(庫存商品)
按管理權限審批后
借款:營業外支出
應收其他款項
貸款: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出
2.小企業會計準則
存貨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存貨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總結:庫存過剩的小企業算作營業外收入,一般規律是沖減管理費用。如果短缺,發現時間是要處理的。經批準后,小準則應計入營業收入和支出,大準則應分析短缺原因,正常損失應計為管理費用,異常損失應計為非營業費用。
(五)小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用、裝卸費用、包裝費用、保險費、運輸過程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分揀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銷售費用核算,不計入存貨成本。
小瑩巖水
2021年【中級特訓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