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營業外收入等六個常見問題,老會計是這樣解決的!
新會計知道,剛開始會計的時候,我希望所有的問題和答案都有一個詳細的模板供參考。今天托尼大師會給你六種處理非經營性收入/支出的核算內容等常見問題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固定資產處置計入資產處置收益還是營業外收支
(一)“資產處置收入”,是指企業出售分類為待售的固定資產時確認的處置損益,以及處置未分類為待售的固定資產產生的處置損益。債務重組中處置固定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固定資產產生的損益也計入本項目。
(2)固定資產的資產損壞和報廢損失反映在“營業外支出”項目中。這里的“損壞報廢損失”通常包括因損壞、喪失使用功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損失。
2.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核算內容
(1)“營業外收入”行項目反映企業除營業利潤以外的收入,主要包括債務重組利潤、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貼、捐贈利潤(企業接受股東或股東的子公司直接或間接捐贈,經濟實質屬于股東對企業的資本投入)等。項目應按“營業外收入”金額分析填列。
(2)“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營業利潤以外的費用,主要包括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捐贈費用、非常損失、盤虧損失、非流動資產損壞和報廢損失等。項目應按“營業外支出”金額分析填列。
3.關于“利息費用”和“利息收入”項目的填列
“利息費用”行項目反映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應支出的利息費用;
“利息收入”行項目,反映企業確認的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主要包括銀行存款產生的利息收入和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相關規定確認的利息收入。這兩個行項目是“財務費用”行項目之一,用正數填寫。
4.政府補助計入其他收益還是計入營業外收支
(1)政府補貼標準規定,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貼,應根據經濟業務的本質,計入其他收入或沖減相關成本。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貼,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和支出。
(2)政府補貼標準沒有界定“日常活動”。通常,如果政府補貼補償的成本是營業利潤中的一個項目,或者補貼與日常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如增值稅退稅等)密切相關。),認為政府補貼與日常活動有關。
(3)政府補貼有兩種核算方法:總額法和凈額法。總額法是將政府補助的全額一次性或分次確認為收入,而不是扣除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或成本。凈額法是將政府補貼確認為相關資產賬面價值或補償成本和費用的扣除額。
(4)企業對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如果選擇總額法進行會計處理,應增加“6117其他收入”進行核算。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和“其他收入”總核算法下應直接計入本科項目的與日常活動相關的其他項目。對于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有關的政府補貼,當企業實際收到或收到政府補貼時,或當確認為“遞延收入”的政府補貼分配計入收入時,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遞延收入”,貸記“其他收入”。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科目結轉后應無余額。
5.關于政府補助在現金流量表中的列報
企業實際收到的政府補貼,無論是與資產有關還是與收入有關,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都作為業務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列報。
6.關于代扣個人所得稅手續費返還的填列
作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收到的代扣代繳手續費,應作為與日常活動有關的其他項目,填寫在利潤表的“其他收入”項目中。
文章小陳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