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電(記者沈文敏)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近日推出多項融合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人民幣融資、醫藥供應鏈追溯、輔助海關智慧監管、融合第三方貿易服務等應用成果,上海電子口岸區塊鏈聯盟同時成立。
區塊鏈是指分散、分布式的臺賬共享技術,不僅可以提高上海口岸檢驗部門的監管水平,還可以提高國際貿易各方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水平。
據上海市商務委(市口岸辦)副主任申衛華介紹,目前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兼具“監管 服務”十大功能板塊,53項地方應用,對接22個部門,覆蓋監管全流程及國際貿易主要環節。融資方面,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新增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服務,依托單一窗口平臺大數據優勢,采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貿易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這一核心問題,降低金融機構融資風險,壓縮進出口企業融資成本。醫藥供應鏈方面,上海國際醫藥供應鏈信息服務平臺揭牌成立,這是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針對單一垂直行業進行深度服務的首個平臺。平臺采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分布式賬本、數據防篡改和信息可追溯,為進口醫療器械和藥品等行業上下游企業提供從源頭到消費的“端到端”“可視化”供應鏈信息服務。
以區塊鏈科技為基礎的保稅展示交易會智能化監管和服務得到拓展。目前,保稅展示業務在通關和保稅監管過程中存在重復輸入和數據驗證等問題。上海海關、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市商務委共同推進技術創新,構建基于區塊鏈的“6365”保稅展覽智能監管服務體系。該系統利用區塊鏈分布式核算、共享臺賬、不可更改、多方核查的優勢和技術特點,不僅減少了企業重復報送數據,提高了運營效率,而且通過上下游交叉核查,提高了數據準確性和業務真實性,實現了對海關保稅展示的“無意義”監管。同時,還引進了稅務、銀行、保險、物流等相關機構,為參加“6 365”保稅展覽的進口貿易商提供更可靠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