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9月23日,杭州啟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55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招銀國際資本領投,聯想之星、鑫易生物、拔萃資本跟投,A輪投資方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北極光等持續跟投。
啟函生物于2018年7月獲得A輪融資,至此完成A輪總融資金額合計3300萬美元,是一個以基因技術為平臺的生物醫療公司,由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院士、哈佛大學George Church教授和合成生物學家楊璐菡博士共同創立。啟函生物使用世界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生產出可用于人體移植的安全有效的細胞、組織和器官,解決中國和世界器官移植供體嚴重短缺的問題。
擁有世界先進基因編輯平臺的啟函生物,不斷研發新的基因編輯技術,改進基因編輯的通量和應用場景,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性和可控性,實現基因編輯技術的新應用,打造中國乃至世界先進的基因編輯平臺公司。
從商標局官網檢索情況來看,杭州啟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下共有14枚商標,均于2018年9月7日申請,其中4枚英文商標「QIHAN」已過初審,5枚文字商標「啟函」、5枚文字商標「啟」均處于待審狀態。
對英文商標「QIHAN」進行檢索,該企業申請的44類被核準使用在醫療護理及動物養殖方面,10類核準使用在外科儀器設備等商品上,5類核準使用在免疫、醫用藥物商品上,42類核準使用在研究及臨床試驗上。
通過檢索可以發現,啟函生物主要涉及基因技術、生物醫療以及科學研究等,商標類別雖然不多但都比較集中,但是就當前競爭極為激烈的大市場而言,僅有4枚商標顯然不夠。
從醫療行業來講,該企業已然將44類的醫療、10類的醫療器械、5類的醫藥品等核心類別注冊,30類的保健食品以及35類的銷售服務這兩類核心類別也需要盡快注冊。
另外,該企業僅注冊了42類的藥品、化學研究這一類重要類別,對3類的化妝品、7類的制藥機械、40類的食品飲料加工等重要類別則沒有注冊,故企業也應該重視這些重要類別的注冊,全方位保護企業知產權益。
為防止其他企業惡意搶先注冊,損害企業名譽,企業也應該注冊1類的醫藥制劑、8類的手術刀、37類的醫療器械維護、41類的健身俱樂部等關聯類別,一方面防止其他企業進行搶注損害企業名譽和自身利益,一方面擴充現有的商標類別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對文字商標「啟函」進行檢索,企業申請的44類、9類、5類、42類、10類均處于待審狀態,近似檢索進一步可以發現,2018年9月21日,上海坎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申請了第5類的「啟函」商標,但其申請已被駁回。這表明,當前已有企業開始搶注商標了,故企業加快注冊其他類別商標來保護自身知產權益維護企業名譽刻不容緩。
對文字商標「啟」進行檢索,企業申請的44類、9類、5類、42類、10類均處于待審狀態,另外,上海啟境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16日在先申請注冊了第9類文字商標「啟」,被核準使用在計算機程序及軟件等商品上。
杭州啟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于2016年11月11日申請了第10類的文字商標「啟」,但已被駁回;杭州啟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25日申請了第10類的文字商標「啟」,被核準使用在醫療設備等商品上。
2010年11月23日,天下啟源國際包裝設計(北京)有限公司申請第42類的文字商標「啟」,被核準使用在裝飾設計以及建筑制圖等服務上;杭州啟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4月5日申請了第42類的文字商標「啟」,被核準使用在化學分析及資產評估服務上,2018年5月28日,該企業又重新申請了第42類文字商標「啟」,表明該公司注重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
2017年10月16日,南京啟道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申請注冊第42類文字商標「啟」,被核準使用在質量體系認證上;武漢市天啟云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27日申請第42類文字商標「啟」,目前處于待審狀態;2016年06月08日,杭州藍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了第44類文字商標「啟」,目前處于待審狀態。
顯然,從上述結果可知,多家企業對商標「啟」進行申請注冊,這已經為啟函生物拉響警報,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核心商標的保護,對與「啟」商標近似或相同的商標及時提出異議或者無效,確保「啟」商標權屬的專有性。
針對前述情況,宗師貓知產專家建議,若想要持續擁有商標專有權利以保證品牌知名度,應及時采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充分保障商標持續有效性,啟函生物應盡量委托專業的知產團隊如宗師貓去做全面的調查以及布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