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內領先的智能容器云平臺和AI中臺提供商才云科技(Caicloud)宣布完成 B+輪融資,經緯中國繼續加碼。本輪投資由火山石資本領投,華創資本跟投。 查詢發現,才云科技企業全稱為杭州才云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成立,其名下有四家分公司,目前共申請15枚商標,其中9枚注冊成功。
才云科技申請的9、41、42類圖形商標(下圖)以及41、42類英文商標「KUBECON」、「TFCON」(下圖)均注冊成功;42類英文商標「KUBEFLOW」注冊成功,9、41類駁回;9、42類英文商標「CAICLOUD」駁回;41類商標「云原生開源社區」注冊成功,42類駁回;41類英文商標「KUBERNETES」異議中。 可見其商標保護并不樂觀,企業一般有自己的官網與APP,同時這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因此駁回的9、41、42類商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還需抓緊采取有效措施如宗師貓的疑難擔保方式進一步爭取回來,以保護自身知產權益。 作為一家專注AI服務的企業,才云科技僅申請注冊9、41、42類三個類別的商標是遠遠不夠的,上述已注冊成功的商標以及在官網使用的標識(上圖)應增加注冊在9、35、36、38、41、42、45類別上: 9類 科學儀器(APP、電子設備、公眾號); 35類 廣告銷售(連鎖加盟、網上開店); 36類 金融物管(支付系統、金融咨詢); 38類 通訊服務(數據流傳輸、信息傳送); 41類 教育娛樂(教育、培訓、書籍出版); 42類 網站服務(PC端、品牌官網)。 另外,公司對外以“才云科技”四個字進行宣傳,但從商標局官網檢索“才云”二字,結果顯示早在2009年自然人程壯忠在第6、7、8、9、11、14類等類別上申請了「才云」商標,后又有其他企業在第10、35、41、42類四個類別上分別申請注冊了「才云」商標。 才云科技成立時間晚于「才云」商標申請日,在宣傳上使用“才云”二字存在著被「才云」商標權利人主張商標權利的風險,所以,企業要合理使用字號避免與他人商標造成混淆,同時也要對字號進行商標注冊。 才云科技的研發成果已在國內多家500強企業落地,其核心團隊成員來自美國谷歌、亞馬遜、卡耐基梅隆大學,產品獲美國多家服務商認證,隨著企業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國際商標注冊也應提上日程。 好的創意商標一旦在一個國家受理,在其他知產意識強的國家與地區被搶注情形時有發生,故企業也應該在主流國家如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韓國、歐盟以及臺灣、香港等地進行商標注冊保護。 綜上,宗師貓知產專家建議,才云科技應盡量委托專業的知產團隊去做全面的調查以及布局規劃,及時取得商標權利,避免商標注冊的不完善影響企業發展。